我国金融发展探索的实践历程、理论指引与经验启示
段世德;中国金融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发展道路,对后发国家金融发展道路和国际金融格局影响深远,是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重视服务民生与实体经济,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水平,服务内外循环注重开放,稳定国家信用保障安全,是中国金融发展鲜明的实践特征;把握金融发展的工具性、人民性、适应性、自主性,成为中国金融发展遵循的规律指引。厘清了金融发展的属性、目的、规律和原则,在总结中国金融发展经验的同时揭示了成功的原因,能为我国金融未来的持续健康高水平发展提供指引和帮助,也能为后发国家的金融进步提供借鉴。
绿色金融支持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与探索
张栋;梁艳;张舒媛;袁菊;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新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目标。新疆既是我国干旱荒漠化治理的核心区域,也是能源战略储备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美丽新疆建设至关重要。本文立足绿色金融支持新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研究对比国内外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做法,梳理分析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核算与评估、生态产品收益率、政策协同及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支持提供有益参考。
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对碳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张天玥;高翔;王安国;本文基于2016年至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分析法,探究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碳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碳绩效水平反而有所下降,表明绿色债券目前还不能够完全发挥其积极的治理作用,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碳排放水平的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原因与研发投入有关,此外尚有其他因素。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变量检验、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仍成立。通过比亚迪、葛洲坝、广铁等公司案例分析定性研究发现,目前通过绿色债券融资所建设的项目建设期较长,多数项目仍在建设中,没有创造营业收入,在碳排放量增大和研发投入增加的情况下,碳绩效水平会暂时下降。本文的研究说明企业碳绩效的提高符合项目投资先投入后产出的规律,同时希望政府未来更加注重企业相关碳数据的披露,为更准确深入地开展企业相关碳研究提供支持。
跨境收支视角下安徽省铜产业对外贸易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
叶文辉;田静;李嘉;杜静雯;安徽省是我国铜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基新材料产业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铜产业进出口对安徽省经常账户影响显著。近十年,铜产业进口规模稳步扩大,占全省货贸进口付汇总额比例稳中有升;出口方面,初级产品电解铜受国内外价差影响波动较大;再加工铜产品出口收汇小于初加工产品;“十四五”以来,深加工、高附加值铜产品出口收汇快速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新三样”出口收汇稳步增长。目前铜产业外贸发展存在原料自给率低,进口依存度过高;受巨额进出口逆差因素影响,铜产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较高;铜产业独特的收付汇模式增加了跨境资金管理难度等问题。建议应进一步提升铜回收利用与海外获矿政策支持,给予企业差别化的汇率风险管理指导,动态跟踪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大力发展铜期货市场,提升国际市场铜定价权。
个股情绪传染效应与分析师乐观偏差
吴慧慧;陆文萱;张雨辰;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个股层面上投资者情绪对分析师乐观偏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股情绪对分析师乐观偏差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传染路径分析显示,高涨的个股情绪能够吸引更多乐观分析师的关注,并促使管理层发布带有乐观倾向的业绩预告,从而导致分析师发布乐观的盈利预测。横截面分析进一步揭示,分析师个人特征无法显著降低个股情绪的传染效应;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层能力有助于缓解传染效应;牛市环境和较高的市场化进程则会加剧传染效应。
金融机构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公茂刚;韩方营;郗睿超;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户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而金融机构参与意愿会直接影响这一贷款的实施效果。基于对579位金融机构客户经理的微观调研数据,研究分析了影响金融机构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因素。结果表明,贷款人特征中的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现代化程度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存在正向关联,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技能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呈正相关,而贷款人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对放贷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配套机制方面,抵押品处置机制、农地产权评估机构和农地流转交易平台均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建议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规范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并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金融机构参与该贷款的意愿。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35